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聚焦陕师大这一堂课!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20-02-08


近日,新华社、《光明日报》、《陕西教育》等媒体聚焦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9月9日,新华社《凝心铸师魂 立德育新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教师队伍建设纪实》报道中提到我校“宝藏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帆


9月11日,《光明日报》第8版对我校如何上好思政课进行了采访报道,题为师范院校思政课要更接地气、聚人气文章分为“锻造一支思政课精干队伍”“打通思政教学的‘三大课堂’”“为师范生上好思政课”三个部分。


9月11日,《陕西教育(高教)》以“陕西师范大学:思政铸魂,青春致远”为题,从“多彩思政精彩纷呈”“课程配方守正创新”“卓越学子年华‘“政’好”三个方面,对我校思政育人工作进行报道。



“宝藏老师”和他的“爆款”思政课



师范院校思政课要更接地气、聚人气


张哲浩 马荣瑞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1日 08版)


“以前,前排座位经常是空的,教室是永远坐不满的,学生旷课是司空见惯的。”2014年,刚从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毕业的张帆走上陕西师范大学思政课讲台时,也曾照读课本、念PPT。


前不久,记者来到陕师大雁塔校区五楼教室。教室里,学生早已坐得满满当当,前排成了抢手座位。讲台上,青年教师张帆循循善诱,讲台下,师大学子如沐春风——在陕师大,一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正成为“圈粉”年轻学子的思政课“爆款”。


师范类院校如何为师范生上好思政课,这不仅是关乎高等教育为青年学子牢筑思想根基的重大任务,更是对未来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课题。陕师大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改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锻造一支思政课精干队伍


怎么才能让学生们喜欢上思政课呢?张帆告诉记者,是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给了他灵感。“在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我串讲了农村改革,农民首创精神等内容,很吸引学生。学生需要一杯水,老师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张帆的课程准备了不同的故事。例如,在为文学院学生讲马克思主义中“人的解放”理论时,张帆会在课堂上同学生一起交流《牡丹亭》《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他发现由“灌输”变为“恳谈”,思政课堂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鸣。


“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能够在国家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告诉记者,提升思政课质量,关键在于锻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为了从学习、思考、研究阐释等维度系统推进思政课教学,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制订、落实了《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听思政课制度》等多项规定,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鞭策教师苦练内功。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的思政课“五分钟工程”,力促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深入交流,每日“三省吾课”。


打通思政教学的“三大课堂”


“师范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要更加接地气,聚人气。如果一味讲大话、套话、空话就会把‘未来的老师’培养成‘两面人’!”陕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力波对记者说。


为了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陕师大结合不同师范专业特点,积极推行整体性实践教学,着力打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这两大课堂。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问题导向的社会调查为主;《马克思主义原理》以马列经典的阅读交流为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以参观革命遗址和凭吊革命先烈为主。


为适应当代大学生日益从手机移动端获取知识信息这一现实,陕师大在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外,又创新开辟了网络思政“第三课堂”,打通了“线下”与“线上”的教学通道。如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论文为发布内容的“师说新语”栏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正在陕师大年轻学生的心灵中产生触动;随着“初心诵”诵读马列经典正式上线,累计1000余名校内外师生诵读了《共产党宣言》等数十本经典著作。


从“课内”到“课外”,从“线下”到“线上”。实践证明,打通“三大课堂”,大大拓展了陕师大思政育人的有效半径;思政理论课程走出教室,登上了互联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凝聚了年轻学子的心。


为师范生上好思政课


“必须要让思政课在新时代高素质师范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出关键课程作用。”陕师大党委书记程光旭说,“今天,我们为师范生上好思政课,明天,国家在中西部基础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


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的思政课教师,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陕西师范大学组织在校学生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传团”,积极面向校内外开展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宣讲。目前,宣讲团已走进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以及师大附中、曲江一中等中小学,覆盖受众5700余人。


“陕师大将牢牢把握课堂育人这一主阵地,切实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陕师大校长游旭群说。




陕西师范大学:思政铸魂,青春致远


冯丽颖   张 英

《陕西教育》(高教)


“用我们的智慧和才智,奉献社会;用我们的精神和品德,影响他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为母校争光;为了祖国的昌盛、人类的进步,奋斗终身。”这是陕西师范大学2019届毕业生的誓言,也是陕西师范大学思政育人的生动体现。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在办好、管好、教好、学好思政课上,校党委书记直接负责,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培根铸魂。


多彩思政精彩纷呈


每到周四下午4:20,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黄福彬就早早地走进文津楼3121教室,坐在第一排,边听边记笔记。


5月23日,教师朱尉讲的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相关内容。课堂上,朱尉谈及了近期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让学生理解不同文明只有加强交流互鉴才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带领学生讨论纪录片《人间世》,从纪录片创作谈文化繁荣的现代路径;让学生从《时代周刊》封面文章《美国该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谈起,讨论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丰富的教学内容、活跃的课堂氛围紧紧地牵引着学生的思维。


“朱老师不只是讲课本上的内容,还会结合视频、案例等传授课外知识。他采用的案例和我们的专业结合得很紧密,从政治课和专业课的角度进行分析,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黄福彬说。


“思政课只有找到打开不同专业学生的方式,才能更积极地影响学生。”朱尉说。


像朱尉一样,陕师大思政课教师的思政课各有风采。


2018年,陕师大引进了“学习通”APP,将学生的手机变成了教学用具。青年教师李后东有效利用“学习通”APP在思政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引起了《陕西日报》等媒体的关注。记者了解到,今年春季学期,李后东设置的简答、讨论、选择、判断等类型的题目不少于20个。比如,中国梦和美国梦有哪些差异?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是一样的吗?


“比赛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夺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比赛荣誉的李后东说,“再好的形式也要做好内容的对接,要转换教育内容的语言体系,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把深刻的理论说清楚、讲透彻。”


宁馨、石培玲是有着20余年教龄的思政课教师,她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石培玲采用历史照片、历史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以史实服人。宁馨课在前10分钟对学生自选话题的分享和点评备受学生欢迎。青年教师董辉则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每次上课时,前半部分她来讲,后半部分学生分小组进行说课、评课。


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这是思政课教师用心设计、耐心打磨的结果,而背后则是陕师大思政课教师三种能力建设的体现。


“深入学习,推进研究,加强自我思想的武装”是陕师大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备并长期加强的能力。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陕师大马院教师在中省主流媒体陆续发表《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等数篇文章,自我思想武装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其次是“在马教马”“在马言马”,提升教学的规范性。学校制定、落实了《校院两级领导班子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听思政课制度》《思政课集体备课、听课和教学示范制度》《新任课教师试讲准入制度》《课堂教学纪律规范“九个不许”》《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等。通过思政课教师大练兵、请进来送出去、内外结合培训等活动,鞭策教师苦练内功。


“寓教于研,教研相长,强化学科建设,支撑教学建设”也是教师能力建设的要求之一。近三年,该校马院教师获批3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20多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6篇,出版《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论纲》等34本专著。学校要求教授在内的思政课教师全部从事教学,加大对教师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将课堂教学作为学术研究的增长点。


得益于学校的重视,陕师大思政课专任教师的实力杠杠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和提名人物2人、全国教学能手1人、全国教学骨干1人、全国青教赛三等奖1人、省“四个一批”和“六个一批”“理论人才”3人、陕西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陕西省思政课教学标兵4人、陕西省教学能手2人、陕西省教学骨干1人、陕西省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4人、陕西省青教赛特等奖1人、陕西省技术标兵1人、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专任教师获奖人数已经超过50%。


课程配方守正创新


2016年下半年,陕师大提出思政课要“守正创新”,在思政育人这篇大文章上作出先行探索。“‘正’就是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基础之上,重点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主线的教学,围绕这个主线从五个方面进行创新。将学科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建设中,将特色化思政课程融入常规思政课程建设中,将学生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将实验化手段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陕师大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对学校思政课程的总设计如数家珍。


从2017级公费师范生开始,陕师大在全国首开特色思政必修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陕师大马院抽调多名专家教授组建团队,对青年习近平精神的内涵进行研究概括,分别开设“理想信念的生成”“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学习青年习近平的谋事干事思想”“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报国情怀”专题讲座。讲座之外,每15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主讲教师指导,一位教师和一位研究生担任助教,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沙龙小组活动,教师讲授、小组主题交流讨论、小组研讨总结汇报,学期末以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该课程获2017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一等奖,《学习时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相继进行了报道。


陕师大校长游旭群在“与青年学子共话信仰”思政课堂上勉励公费师范生要“立志做大事”,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西部红烛精神”,努力成长为名师和教育家,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公费师范生要做到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就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门导读课旨在让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品格的奋斗故事,以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朴素情怀,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成长为‘四有好老师’。”陕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力波说。


而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该校也进行了优化,组织教授和校外专家进行专题化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陕师大党委书记程光旭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指出:“我们的课堂是要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围绕问题独立思考;课堂上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与思考;课后让学生继续深化理解和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可以为后期研究提供素材和方向。”


为了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履行使命担当,陕师大在思政课配方中强化了实践教学。“概论”课以问题导向的社会调查为主,“原理”课以马列经典阅读交流为主,“基础”课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志愿者活动为主,“纲要”课以参观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为主,重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实践教学。比如,让学生在学期内至少抽出一周时间或者利用寒暑假,走出学校参观红色革命遗址,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到秦巴贫困山区体悟党在“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深入企业和乡村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历程与生动实践,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实践中,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学生的脑海中渐渐清晰坚定了起来。在考核评价上,陕师大将原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三七比例调整为五五比例。平时的50分包括实践20分、课堂表现20分、考勤10分,考核方式的变化加重了实践的力度。


英语文学专业大三学生陈曦昊到贫困家庭入户调研后,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贫困”。陈曦昊坦言,这次实践后,“我消除了过去很多无知的偏见,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选择。青春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促使学生自我教育。2017年11月,陕师大马院组建了由18名学子构成的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宣讲团秉承“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宣马”的宗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以学习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涵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主题,面向全社会开展预约宣讲,五个月时间里,累计巡回宣讲40余场,覆盖青年学生近4000余人,在朋辈教育中充分带动了广大青年学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五四运动给我的思考就是与时代同心同行,青春才有价值。”演讲团成员陈坤对自己演讲的主题——五四运动精神有这样的认识。


此外,马院还成立了新媒体发展中心,着力加强微信公众号建设,目前已推文800余篇。线上“初心诵”师生接力诵读马列经典、“师说新语”和“SNNU思政课”等栏目,都体现了该校“互联网+思政”的活力与特色。


对未来思政课程的设计,任晓伟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目前正在准备中,就是把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故事、有情节、有意义的内容,通过VR技术以实验手段呈现出来,做成教学资料,满足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直观性、体验性的需求。另外,以陕西为元素的中国史特色课程也在筹划中。”


卓越学子年华“政”好


“在我们的青春中,很多老师影响了我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实习,也要走进很多青少年的青春里去影响他们,做一个好老师一直是我的梦想。”牛欣欣说。


牛欣欣是陕师大2016级思政卓越班的一员。自2007年国家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陕师大每年承担2000余名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根据相关政策,这些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些学子对马克思主义有没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没有信念?对党有着什么样的认知?能不能承担未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培根铸魂的使命?


2017级思政卓越班学生阿丽腾来自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自治县,蒙古族,她特别喜欢中共党史这门课,“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系统学习后,我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目前,我已经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还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阿丽腾说。


当谈及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研三学生全泽慧认为,中国共产党有其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不管面对任何舆论,我有自己清晰的判断和立场。”


思政卓越班的杨钰钰九月份走上了教师岗位,上岗前,她将自己在学习强国等平台上看到的热点事件或理论文章加入政治课教学设计中。“我会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同时,更让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得。用政治立场和理论说服学生,用思想的魅力、真理的力量引领学生。”


“学习马克思主义后,我觉得它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一种科学理论。”程钰斌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容易一传十、十传百的,能影响很多人,我要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忠实的践行者和虔诚的传道者。”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记者随机采访的这些学生虽不能代表全体公费师范生,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公费师范生群体的缩影。在对“根”与“魂”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他们已然做到了“知信”。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在未来的岗位上能够培养出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微尚工作室

编辑/ 刘书芳

责任编辑/ 张莹

内容来源于新华网、《光明日报》

陕西教育新闻网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大家都在看


世界这么大 请你来师大 | 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

60000块月饼免费吃 | 高颜值!很有料!18年温暖关怀,这是独具忒色的师大味道!

陕西师范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评审会

师·范 | 今天,我们这样庆祝教师节(内含教师节光荣榜名单)

用西部红烛精神砥砺研途芳华 | 我校3000余名研究生新生迎来“开学第一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